担保机构“不务正业”现象普遍
2009/4/29 8:56:35

  中小企业存在巨大资金缺口,但能为其输血的中介——担保公司同样面临着担保主业收入微薄,甚至亏损的困境。因此,投资金融市场获取投资收益成了很多担保企业的选择。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担保业投资收益超出主业收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担保业经营风险的来源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只有为担保机构解决后顾之忧,才能够更好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酝酿已久的“北京市信用再担保公司代偿补偿办法”,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今年北京还将出台支持区域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的规范意见,打造一批规模上亿元、竞争力较强且规范运作的担保机构。
  投资收益超“半壁江山”
  实际上,“做投资”并不是担保业的新鲜事。
  仅以北京为例,有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71家担保机构保费收入7.76亿元,投资收益9.14亿元,投资收益超过担保业务收入。特别是一些较大规模的担保机构,投资收益普遍大于保费收入,企业利润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这些投资收益还只是“冰山一角”,一些担保机构的投资收益并没有完全填报。
  多年从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化普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担保公司投资比例过大,大部分资金直接从事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但对此却没有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明确的限制性条文。 
  不过,投资并非一劳永逸。此前出现的中科智担保集团事件,之所以出现资金链断裂,与其投资业务不无关系。
  北京信用担保协会会长李世奇指出,应该肯定灵活进行必要的资本运作是好事,可将担保资金用活,有利于促进担保机构自身发展;但也应强调,长期投资须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一定要回避高风险投资。对股东挪用、长期占用、拆借担保资金,担保公司必须制约;担保机构还要保证有足够资金量,依据相关规定足额提取准备金。
  “短板”有多短
  想扭转担保业的主业短板,并非易事。
  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全国18个地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1083家担保机构,共为5.8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687亿元,其中单笔800万元以下的占91%。但由于市场变化剧烈,不少在保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亏损增加,还贷能力下降甚至缺失,导致担保机构代偿风险骤增。
  “一些政策性担保机构,仅靠保费收入很难维持正常经营,如果发生一笔违约担保,则有可能全年亏损。”中关村担保公司总经理王功建坦言。 
  随着近年政府推动力度加大,担保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去年,北京市担保行业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以下的26家小型担保机构中,多数小型担保机构担保额与2007年持平并有所增长,担保总额达22.78亿元,新增担保额10.94亿元,同比增长近20%,主要是贷款担保。而深圳、浙江、山东、江苏、江西等中小企业比较多的地区,担保业也均有不同程度发展。
  “但目前,担保机构仍存在规模小、数量多、信用低、承保能力弱的问题。许多担保机构不能为银行所认可,担保业务存在系统风险逐年积累、放大倍数不足、开展业务能力差等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
  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浙江省,2008年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有328家,担保资本金在1000-5000万元有174家,占53.05%,1亿元及以上的24家,仅占7.32%。而中国证券报获得的一份“北京市郊区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调研报告”则显示,开展业务的担保机构超过18家,有3家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18家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就有6家,能够独立开展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不足9家。 

  北京市再担保机构有关负责人在一次发言中指出,由于再担保机构在中国还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再担保政策、业务流程、评价体系、产品设计、风险定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