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总量突破90万亿 经济“增长故事”远未结束
2019/1/28 11:44:36
  “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速6.6%!”1月21日,2018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甫一发布,就引发外媒争相报道。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00309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好成绩来之不易
    中国经济发展年度成绩单历来备受世界瞩目,今年也不例外。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刚一发布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世界各国主流媒体就纷纷发出快讯。
    英国广播公司(BBC)说,相比往年,外界对此次公布的数据格外关注。原因显而易见,在面对中国这个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时,投资者和决策者们变得越来越敏感。
    除了GDP增速,中国经济成绩单中的其他亮点也聚焦外媒目光。路透社指出,2018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中国经济运行不乏亮眼之处。
    澳大利亚“商业内幕”网站指出,去年12月,中国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经季度调整后升至52.2,为5个月来最高水平,这表明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水平不断提升。
    英国《卫报》评论称,虽然2018年中国传
    统经济引擎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等领域增长有限,但先进技术和服务业等新引擎发展势头良好。报道援引美国智库“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斯科特。肯尼迪的话说:“按绝对值计算,中国经济现在几乎是10年前的3.5倍,中国经济仍在成长。”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是外媒报道重点解读的角度。法新社报道称,中国2018年全年GDP增速为6.6%,而放缓的趋势贯穿全年始终,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6.8%、6.7%、6.5%和6.4%.中国政府已注意到压力,并采取了减税降费等经济刺激措施,努力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大起大落。
    成绩得来不易,中国的努力得到世界肯定。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实现全年6.6%的GDP增长并非易事。意大利《共和国报》报道称,虽然中国经济“火车头”速度放缓,但却没有偏离轨道。《华尔街日报》认为,尽管低于之前30多年间平均接近10%的年度增长率,但从全球标准来看,现在中国的预期增长区间仍然相对较高。
    抗压力韧劲十足
    据美联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认为,全球进口管制抬头、金融市场动荡、投资支出减少等情况使中国面临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中国经济抗御压力的韧性、应对冲击的后劲,长期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什么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经济抵御压力的韧性来自哪里?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发生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困难时期,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欧洲也复苏乏力。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仍在增加。”德国《焦点》周刊说,中国现在经济增速放缓,除了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外,经济转型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中国正从世界工作台转向世界高科技产品的中心,国企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中国经济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经贸摩擦没有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韩国《国民日报》用数据说话,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7.9%、5.7%和11.2%.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据德国《世界报》网站报道,一些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