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以互联网思维提升银行函证审计工作
2016/9/2 9:00:32

 
 
    在“互联网+”时代,银行函证的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效率和效果是必然趋势。因此,银行函证的制度设计应与信息技术的运用高度结合。
 
    近日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银行函证难题进行了制度重构,并对其信息化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以互联网思维改进审计中银行函证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但是银行、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的需要,更将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效果。
 
注册会计师审计面临函证难题
 
    银行函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核心程序之一。银行回函对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识别财务报表错误与舞弊行为至关重要。同时,银行函证回函工作也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在组成部分,对于金融机构健全内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银行函证的重要性,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2号——函证》等相关规定和标准,对银行函证和回函工作予以规范和指导。
 
    然而,据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石文先介绍,在实务中,“函证难、难函证”仍是不争的事实。
 
    银行函证是审计人员验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银行发函询证的重要程序。目前,银行函证与回函的基本流程是,首先,注册会计师填制询证函,经客户盖章后,通过邮寄和跟函方式提交给银行;然后,由银行工作人员对询证函列示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核对;最后,经银行签字盖章后,直接将核对结果回复给注册会计师。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现行流程主要是以手工处理方式为基础,围绕纸质单据的流转、处理和控制来展开的。”石文先说,这个过程涉及到客户、银行和注册会计师三个利益关系人,各利益关系人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博弈。博弈的结果往往使得银行函证存在独立性、审计效率、函证效果、函证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对此,石文先认为,破解银行函证困境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即重构银行函证的相关制度和实现银行函证的信息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通知对于破解银行函证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永宏也指出,实际工作中银行函证的回函效率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回函格式不统一、回函不及时、回函率低等。同时,随着各行业的创新发展,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往来形式多种多样,原来的银行询证函格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因此,《通知》要求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改进银行函证和回函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回函质量。
 
搭建审计师与银行间的“桥梁”
 
    对于如何实现银行函证的信息化,业内专家也从技术层面提出了建议。
 
    通知明确,鼓励各银行建立银行函证的集中处理机制,如全国性或区域性银行函证处理中心。据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金融机构服务部合伙人姜昆介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绝大多数银行都不再回复纸质的询证函,而是通过独立的函证中心,利用加密技术和数码验证等方式进行回函。这种方式在高效、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信息平台的电子化已达到较高程度。
 
    银行可以在现有的信息平台上进行延伸开发,尝试建立电子化的函证中心,集中处理和收发函证,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校验和存档。这样,银行在享受高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回函成本。”姜昆说。
 
    陈永宏认为,除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