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协定:避免国际双重纳税的护身符
2009/3/3 17:39:33

  记者获悉,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正在研究起草《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稿)》,该办法将进一步规范纳税人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程序,以及税务机关受理审核申请的程序。
  国际税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原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享受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消失,税收协定规定的税收优惠已经引起跨国(地区)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外国投资者寻求享受协定待遇、利用协定规定直接降低税负的现象逐渐增多,各类税收协定执行案例开始出现。同时,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走出去”企业、个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攀升,“走出去”企业及个人通过税收协定维护自身利益的案例不断增加。
  有关专家指出,税收协定是纳税人跨国(地区)所得避免双重纳税的“护身符”,也是进行国际税收、降低税负的主要工具,学习、应用税收协定,已成为跨国(地区)纳税人的必修课。
  我国已正式签署90个税收协定
  国际税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从1983年中国与日本谈签新中国第一个税收协定以来,我国税收协定已经走过了25年历程,对我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对外正式签署了90个税收协定,其中已经生效的协定有87个。此外,内地与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也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安排,均已生效。
  国际税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税收协定是两国政府间签署的协议,是对缔约一方居民从另一方取得所得涉及的税收管辖权划分的规定。作为以国家信誉保证遵守的协议,税收协定通过限制所得来源国国内税收法规的实施,对缔约国的居民到对方国家从事投资经营活动取得所得在税收上给予保护。税收协定适用对象是缔约国一方或双方的居民。涉及税种主要是所得税,有的还涉及财产税。税收协定涉及所得类型包括经营所得、投资所得、国际运输所得、财产所得、劳务所得和其他所得。
  税收协定的作用与意义主要有三:首先,税收协定协调了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轻双重税收管辖权下对纳税人的重复征税,从而有利于促进两国间投资贸易往来。其次,税收协定为缔约一方的居民在缔约另一方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当投资者受到税收歧视时,除在另一方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外,还可以向所属居民国的税务主管当局申请启动相互协商程序,以解决涉税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其次,税收协定确立了缔约双方税务主管当局之间进行合作的法律框架,有利于促进国际税务合作,共同打击国际偷漏税行为。
  有关专家指出,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国际方面的规定,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完整的国际税收法律体系,投资者到一个国家投资、经营,既要重视该国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内容,还要看投资者母国和东道国之间有没有税收协定,这样才可能保证有关所得不被双重征税,同时享受到税收协定赋予的低税或免税优惠。
  “走出去”离不开税收协定
  2006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接到中国某电气集团公司负责人的感谢信,感谢国家税务总局与巴基斯坦税务主管当局达成中巴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第二议定书草案,使该集团承建的水电工程得以在成本中列支工程融资利息1000万美元,并免除10%的利息税。 

  原来,该电气集团在巴基斯坦承建了一项水电工程,项目贷款由中国某银行提供,贷款利息约为1000万美元。该电气集团工程承包单位在支付该项利息时,向巴基斯坦税务当局提出,该银行属于政府全资拥有银行,应享受协定规定的免税待遇,并将该项利息支出列入工程成本。但巴基斯坦税务当局认为,两国税收协定专门对政府免税银行作了列举,列举中并没有该银行,不能免税。如果工程承包方不代扣利息所得税,其利息支出不能列入成本。该电气集团得到巴基斯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