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些历史名人是怎么看待税收问题的吗?
2015/3/23 6:31:39
严复赋税思想
严复(公元1853~1921年),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 人。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严复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 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 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 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 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 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 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 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 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 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 力。
魏源赋税思想
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清后期 著名思想家。在赋税问题上,魏源主张培植和保护税源,指出 “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而培其本根”。他指责苛重税 敛,“不善赋民者,譬则剪韭乎,日剪一畦,不罄不止”,认为重 税破坏了纳税人的财产,也就破坏了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彼 贪人为政也,专脧富民;富民渐罄,复脧中户;中户复然,遂致邑 井成墟”,“有因何不种稻稷?秋收不给两忙税,洋银价高漕斛 大,纳过官粮余秸秷。”魏源主张国家利用赋税手段保护工商 业的发展,认为“士无富民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至下户流 亡而国非其国矣”。他所强调的富民主要是指工商业者。提出这 一思想,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魏源还对生产经 营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对财政税收的影响作了一定的分析,例 如他认为淮盐成本之高是由于细商所支付的浮费和勒索太多。 如果废除细商专卖制度允许散商凭票运销,即可大大降低成本 从而降低价格,这样既可促进食盐销售,抵制走私,又可增加国 家的盐税收入。魏源的这一观点在我国19世纪以前的经济思想 中是极为罕见的。
林则徐赋税思想
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 人。是中国近代初期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政治家和先进思 想家。林则徐是当时统治阶级中禁烟派的领袖,他从国家财政 方面痛斥鸦片走私对中国的桅,“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 之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主张严禁鸦 片堵塞漏卮,以培国本。为克服鸦片走私带来的“银荒”,林则 徐建议“减浮费”以使商民获得比较稳定可靠的赢利,即减轻 封建政府对开矿商民所征收的各种捐税。他认为,对各种“名目 愈多”的捐税,“虽不能尽裁,亦必须大减”。当时,封建士大夫 们囿于自然经济的观点,一般不能从经济角度认识对外贸易,也 不重视关收入,林则徐却主张开展正常的对外贸易,认为开征 关税可使国家获利,并主张用关税收入制造新式武器,加强国 防力量。他说“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 一,制造炮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这是林则徐 以夷制夷思想在赋税方面的体现。
黄宗羲赋税思想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浙江余姚人。明清 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反对日益苛重的赋税征收。他说“吾 见天下之田赋日增,而后之为民者日困于前,”指出江南的田赋 特重,有些田亩将一年的产量“尽输于官,然且不足。”他分析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