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试点行业税负变化
2016/7/26 16:29:53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准备时间短,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原3/4的营业税纳税人转为增值税纳税人,任务很重。但在全国税务系统的努力下,营改增试点改革顺利推出,扎实有序推进,社会整体评价是好的,成绩来之不易。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营改增的作用非常重要。自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来,至2015年,营改增经过四次扩围,累计减税6500亿元。今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将减税5000亿元,减税效应很大。
  如何看待营改增的减税效应?
  第一,要明确“行业”概念。总的来讲,营改增减税比较明显,但不同行业的情况并不一样。比如,金融属于行业还是产业,有一定争议。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金融衍生品等,行业指金融业整体还是细分的小行业?保险业减税的幅度可能大;银行、证券业减税的幅度可能小。保险业务可以开增值税发票,下游减税的同时,自身也可能减税。
  第二,要明确“产业”减负的认识。减税是结果而不是目标。营改增的主要效应不仅体现在试点行业和企业,或者说不应体现在试点行业和企业,而是在减轻全产业链条的税收负担。2012年~2015年减税6500亿元,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是试点行业和增值税老企业减税各半,实际上据我估算,试点企业每减税1元,下游企业要减税2元~3元。因此,应当把营改增对整个产业减税、特别是下游减税的效应全方位地反映出来。
  第三,小企业的减税效应要再评估。从企业本身看肯定是小企业减税大,但从产业链角度看,原来开出的发票不能抵扣而现在可以抵扣,下游抵扣增加,税负下降,总的减税幅度一定是大于小企业自身税率下降的幅度。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减税还将进一步向产业链深处延伸。
 
观察税负需要更长时间轴
沈瑛华:毕马威北京分公司 税务合伙人
 
  税负问题应该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来看。企业在短期内的经营行为可能影响税负水平。刚刚开始营改增的时候,企业需要有一个熟悉税制的过程,短期经营行为可能会有波动。因此,转型期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看税负问题。
  从我们帮助的一些大型企业申报情况看,确实存在一些特殊因素导致短期税负提高。原因在于,一是进项税额的管理系统尚不完备,有些企业的采购系统仍在调整,因此没有在当期勾选认证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二是有些企业在今年5月以后取得了今年4月以前的购进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出于谨慎原因不敢抵扣。三是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很多有分支机构,存在总分机构进项错配问题,导致部分分支机构税负上升。
  全面推开营改增才两个月时间,企业要实现税负降低,还需要自身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企业要做到应抵尽抵,但是这和采购环节、供应商的选择、成本费用的性质都是相关的,需要靠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改变采购模式来降低税负,为此,企业应尽可能多地取得进项发票。但客观来说,对应当抵扣的进项能够取得80%左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是管理水平很高了,应抵尽抵仅是理论上可行。
  如何客观评价营改增后的税负?从已出台的营改增政策来看,房地产和建筑业有很多过渡政策,建筑业企业都可以选择3%,税负基本是下降的。生活服务业原来是差额征税,现在全额征税,但总体看税负没有增加。金融业问题比较集中,一方面税率提高,另一方面税基有所扩大,在一定时期内税负可能是上升的。
  无论税负是下降还是短时间内上升,对企业而言,都不能就税负论税负。有的企业虽然账面税负看起来上升了,但利润也是上升的,这就是增值税税负转嫁的作用。因此,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看税负变化,还要看企业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