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的国际竞争性税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019/9/19 9:21:55

      税负高低是自由贸易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税收竞争是国际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制度特征之一。竞争性税制充分体现了自由贸易区(港)“境内关外”属性和“经济自由”特征,有利于其发挥作为贸易促进和经济发展政策工具的作用,有助于扩大国家税基,增加财税收入。2008年“税改”以来我国严格适用统一税制,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除了关税豁免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实质性税收竞争措施,在吸引和集聚国际资本的竞争力上处于相对劣势。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之前,只有深圳前海等少数自贸片区实施这一税负水平。临港新片区获准15%企业所得税标志着我国自贸区战略的重大推进。
  一、自贸区竞争性税制的必要性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是我国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十九大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贸区”。2018年4月14日,《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贸区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传统的促进贸易的政策工具,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其功能也发生演变。今天,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迪拜、巴拿马、爱尔兰等地的自由贸易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或者科创中心等,吸引着全球商业资本、制造业资本集聚在区内从事商务活动,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提供不同于境内常规税制的税收优惠是各国自由贸易区的普遍做法。极具竞争性的税制是自贸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笼统地看,自由贸易区包括散布在各国的自由港、自由区以及美英等国对外贸易区等。它们普遍豁免关税和贸易环节税,减少国内税种,以低税负加持国际竞争力。高度自由和低成本的营商环境,使它们成功吸引了国际物流集聚、资金集聚、信息和产业集聚,占据了国际价值链的重要位置,为本国产业振兴、就业、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除了关税豁免暂无实质性国内税收优惠。我国自贸区税收安排在实践中曾经实施过“税收优惠”,例如出口退税、两免三减半等。2008年“税改”以来我国严格适用统一税制,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仅保留了“保税”功能所要求的关税和增值税等优惠措施。国内税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获准实施15%企业所得税,此前只有深圳前海等少数自贸片区实施这一税负水平。总的来看,与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相比,我国自贸区税收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面对各国自贸区普遍精心设计税制,全面豁免贸易环节税收和提供不同程度的国内税减免,营造低成本的营商环境的现实,如何突破现有的自贸区税制安排是我国探索建设自贸区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任何国家,税制都是十分精细和复杂的规制问题,各国税制千差万别并经常发生动态调整。我们首先整理出各国普遍存在的主要税种例如关税、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然后把重点放在比较这些主要税种的优惠措施上,并忽略那些非普遍性的优惠措施和占比相对较小的小税种如印花税。在考察自贸区各自独特的税制安排同时,必须注意到所在国/地区税制背景。一个自贸区或许在某个税种上没有相对于其所在国正常税制的优惠,但是如果所在国该税种在国际上已经十分优惠,这事实上也构成该自贸区的税收竞争力。这种情况尤见于那些奉行低税负的国家/地区,例如新加坡、我国港澳地区、爱尔兰等。
  我们选取新加坡、迪拜、爱尔兰、美国等地的自由贸易区作为比较研究对象。这些自由贸易区不仅十分成功,而且各具特色。我们发现,自贸区竞争性税制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