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或主导奢侈品关税调整 降税难度大
2011/8/24 13:25:30

      8月22日,一场奢侈品关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各方包括意驻华使馆、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及财政部代表,还有诸多学者。会中,各方意见分歧依然很大。 
  这是一个已经争执了近两月的话题:奢侈品关税该不该降。一个背景是,商务部与财政部的分歧一度成为这场辩论的焦点,前者表态该降,后者则反对。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而最终能决定关税方案的,也正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而参加此次会议的一名人士表示,目前,财政部在其中拥有着更大的话语权,所以可预见,此次关税不可能会降。 
  会上,意大利驻华大使馆贸易促进专员赖世平观点犀利,直言中国应大幅降低关税。 
  他说,两个月前,也是在这间会议室,自己参加了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当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一次很深层次的探讨,探讨的内容包括奢侈品对中国经济有哪些贡献等。那是第一次,开始讨论奢侈品的关税问题。当时,有些人士担心,很多人购买了国外奢侈品牌之后,会使得大量货币外流,还有人担心奢侈品消费会破坏社会风气。但他认为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其实很多国外奢侈品牌是在中国生产的,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还有人抱怨说,国外奢侈品牌大量占据了国内市场,如果降低关税,价格下降,人们更加不会再购买国内品牌。但他认为,这应该是由购买者自己决定。因为即便内地不鼓励,他们还是会去香港、巴黎买,所以越是保护主义,去国外消费得越多,并且,还不利于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 
  赖世平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不需要采取这种保护主义的态度。 
  他说,现在的很多中国公司,打个比方,很胖,但并不健壮,而外国公司更愿意花大量资源投入创新,他们很健壮,可以给国内的公司做榜样。 
  他提出,关税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在过去的五、六十年代,同样发生在欧洲,比如意大利。当时意大利政府也采取了保护主义的政策,但最终还是放弃,开放市场,接受竞争。他认为,意大利的经验可以给中国借鉴。 
  原定安排的中国法国工商联合会、美国驻华大使馆,当天均未发表意见。 
  稍后,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梅新育、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学诞、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所长刘佐、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及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国外税收研究室龚辉文参与了公开讨论。 
  刘佐提出,从理论、政策上来看,税收讲求公平和正义,富有的人、收入高的人、消费多的人,要承担比穷人更多的税收,这个理念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奢侈品肯定要比普通消费品征收更多的税,这个理念也是被普遍接受的,不仅具有一定的财政意义,而且能够一定程度调节社会收入分配。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发达国家是奢侈品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所以他希望把产品推销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他们希望中国降低奢侈品关税。 
  他说,还需要考虑到,国内一些生产企业还比较脆弱,需要扶持,有一些行业发展得还比较慢,如果大幅度降低关税,对这些国内企业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刘佐还提到,首都机场有一项很好的业务,旅客出境前及到达后,可以到机场免税店购买所需,这已经足够,所以国内并不需要降低关税。 
  与刘佐观点相近,梅新育主张对奢侈品继续持高关税。 
  梅新育提到,他不能同意世界奢侈品协会6月份发布的报告中的数据,报告中称去年中国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消费累计近500亿美元,这个数据是绝对极度的夸张。按照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面的数据,去年中国旅游服务在境外支出总数是548.80亿美元,这个数据是包括食宿、交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