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救市难治本 经济寒冬明年到
2008/12/4 9:04:26

“我的价值就在于敢讲真话。”昨日,素有“郎监管”之称的郎咸平教授做客佛山“名家大讲堂”时再次放言,政府此次4万亿元救市资金若仅集中于基建工程,将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投向民营经济,实现藏富于民,才能扭转经济颓势。
对于民企频频喊“过冬”的举动,他则表示,现在还只是“中秋”,真正的经济“寒冬”明年才会到来。
关于救市:
4万亿不能做“一锤子”买卖
“目前国家出台的救市政策,如减息、减免印花税、调整房贷政策和两万亿的铁路建设投资会在短期内起到效果。”在郎咸平眼中,这些救市措施可能让今年甚至明年的gdp成绩单依然很亮眼,但都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改善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恶化的境况,而这正是中国经济步入衰退的主因。
他认为,此次四万亿元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措施中,大部分资金将投向基建工程,只能让冷的产业更冷,热的产业更热,这样的救市措施是一锤子买卖,甚至可能因为资金的逆流而加重民营经济的萧条。“高速公路、铁路建完了就建完了,不可能像民营经济那样创造‘滚雪球’的效应。”郎咸平说:“假若把这些钱投到民营经济中去,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资源赚到更多的钱,再进行转投资,产生7~8倍的投资效果,然后聘用更多的工人,企业效益更好做得更大,整个经济链条就可以活起来。”
此外,扩大居民消费也要从扶持民营经济、藏富于民着手。“中国老百姓的工资增长率相比于通胀率是负的,手里没钱因此不想消费。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大家也不敢消费。”郎咸平指出,民营经济雇用了90%以上的劳工,只有扶持民营经济,增加企业利润,才可能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并提高居民收入,实现藏富于民。
关于民企:
政府要帮手整合“6+1”产业链
面对前景不明的全球经济形势,正承担巨大经营压力的民营企业应该何去何从?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郎咸平坦言,“中国制造业早在两年前已开始衰退,加上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欧美国家消费需求严重减少,如果外部环境不改变,企业只能坐以待毙。”
在把企业“惊”出一身冷汗后,他又表示,应对金融风暴,企业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着手,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短期内应该立刻降低负债比例,增加现金流,同时减少投资中期目标来看,则需要政府主导帮助企业进行“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6+1”制造产业链包括产品制造、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其中产品制造为“1”,其余环节为“6”。
他举例说,服装企业走完“6+1”整个产业链一般需要180天,但西班牙服装零售商zara仅需12天,其产值成本相差90%。目前,部分广东服装企业也在做产业链整合,而华为、富士康是做“6+1”高效整合比较成功的模本。
从长远来看,企业还应做好“6+1”中的“1”这个小系统,建立稳定的流程工序系统。“一个饭店的鱼香肉丝烧得好吃,光是一个大厨会烧还不行。如果想长期拥有这种优势,就要尝试把鱼香肉丝制作步骤写出来,几经实验和修改后形成大厨标准。以后,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去‘生产’鱼香肉丝,有没有大厨已经不重要了。”郎咸平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解说“稳定的流程工序系统”。
关于理财:
百姓投资要注意“对冲”
对于老百姓关注的“危机理财”问题,郎咸平提醒说,在经济萧条时代,最好不要考虑如何赚钱,关键是如何不亏钱。如果要做投资,也应注意“对冲”。比如买100块钱黄金,也可以同时买100块钱美元买100块钱澳元或欧元,也要买等价的美元,这样的对冲式投资可以保证不亏损。而那些不能对冲的投资比如股票,风险就比较大。
“经济萧条不是一两年的事情,现在才是中秋,明年才是寒冬。”郎咸平称,中国企业没有经历过大萧条,因此普遍低估了此次危机的影响力。真正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企业和百姓要做好长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