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问八答读懂养老保险新规
2015/3/21 21:56:48

      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 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这份近3000字的文件有12大条,其中许 多有很强的政策性,很多人表示看不太懂。改革后到底有哪些变化,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就此做了相关解答。
  一、改革涉及哪些人?
  【解读】
  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 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纳 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从而根本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社 会保障。
  二、改革后如何缴费?
  【解读】
  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
  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 顶、60%托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
  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实现制度之间的衔 接。这是养老保障筹资机制的重大变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 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 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三、改革后养老金怎么计发?
  【解读】
  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 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 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 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 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这是对退休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的重 大改革,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 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 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 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这样规定,也是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相一致的,更加公平,也更富有激励性,有利于引导单位为每个职工、每个在职职工为自己将来养老保障依法履 行缴费义务。
  四、改革前后待遇怎么衔接?
  【解读】
  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 对他们“逐步过渡”的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 是 他们 在 改革前的 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五、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有何变化?
  【解读】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
  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 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六、养老保险基金如何确保安全?
  【解读】
  具备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永大中国 | 永大会计师事务所 | 永大税务师事务所 | 永大评估师事务所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