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出口产业遭遇窘境 企业政府需协力应对变局

[日期:2008-09-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字体: ]

  面对全球经济动荡的局面,我国的出口产业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变局——对外需在逆境中求生存,对内正承担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有关专家提出,外贸企业应主动进行技术升级,不宜被动等政策;政府则应对企业的顺利转型采取鼓励政策。

  对策:企业不宜被动等政策需加速技术品牌创新

  经济界普遍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先出局,而有技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能够继续发展,符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专家韩秀申指出,这是用一种“倒逼”的方式迫使企业加速转型。一方面,企业自身要转型升级,要想办法向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方式转变;另一个方面,企业要在区域之间转移,形成梯度转移: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从长江中下游到长江中上游,譬如东莞的企业转移到江西和湖南等成本洼地,不仅缓解了成本问题,还可有效推动国家中西部发展的战略。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外需过旺、内需不足是中国经济的固有问题。限制“两高一资”等措施的实施使出口增长回落,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正是我国经济该经历的阶段。

  “虽然部分企业的经营面临困难,但从企业本身来讲,不能等政策,要根据自身的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打出自己的品牌。”韩秀申说。

  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常务理事王子先认为,当前以低端、中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产业转型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作为亟待转型的企业,应当遵循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将资源、要素、劳动力价格按照市场规律逐步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并让企业主动地承受、消化、适应,缓解这个压力。

  日前,中央高层、各相关部委多人次频繁地前往东部沿海省份了解现状,似乎让这些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看到了一丝政策调整的希望。商务部也公开表示,将在下半年适时对困难行业和企业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但专家认为,我国继续坚持贸易结构优化的调整,坚持限制“两高一资”产品措施的大方向不会变,企业在技术、营销、品牌上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才是硬道理。

  建议:将政府长期措施代替短期政策,引导企业顺利转型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外贸结构的转换需要时间,它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通过一种政策调整就能实现的,更需要政府出台长期的引导性的措施,引导更多的企业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相关行业和企业完成转型。

  近半年内,为促使外贸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国家频繁调整的相关政策让企业觉得压力增大。“优惠政策在减弱,退税也在减弱,劳工合同的完善,外部的压力更大一些,种种因素聚集起来逼着企业进行调整,确实让很多企业一时难以适应。”宋泓说,国家要根据我们企业的调整能力来应急、配置,否则就会出现一种外贸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样的情况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将会非常不利。

  宋泓认为,政府在长期引导上可大做文章。建议在资金上,可以通过政策和财税支持,鼓励为企业产品开发和质量提高建立一些基金,以尽快实现产品转型;在人才上,鼓励学校培养适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人才,对面临困境的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我们一方面在鼓励企业向前走,另一方面还要引导企业向什么地方走。”韩秀申认为,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些自由贸易区,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并鼓励企业抓住时机走出去到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办厂,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他提出,在国外合作上,对于中小企业走出去应该有一些财政或税收方面的优惠,而行业协会也应该更多的了解外部的投资的贸易的环境,来促使这些企业走出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表示,调高出口退税率只是一个信号,国家非常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问题,因此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出口的过快回落。一些结构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尝试,如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对创新的支持、出口退税、减免一些税收、提高个税起征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henlinmi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