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孙旭东:理解价值投资

[日期:2009-03-2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 [字体: ]

  尽管这些年来价值投资的口号满天飞,但真正理解了价值投资的人却不多,这其中就包括著名学者郎咸平教授。理解价值投资的真正含义,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我们这个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郎咸平没有完全理解价值投资

  前些日子,联合证券研究员杨军的一篇文章《一个研究员的自白》(原名《我们都是交易者》)备受人们的关注。杨军阐述了他对价值投资的看法,“价值分析、价值投资一直被研究员奉为圣旨,定价也是研究员的一个重要工作……我的理解是,研究员定的是自己心目中在某一个时期内合理的一个价格。而价值是市场确定的,同时,价值也不是永恒的,也是波动的。”很显然,杨军的理解与坦普顿爵士不同,然而孰是孰非却并不难做出判断。巴菲特本人对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也曾做过清楚的论述。就我个人的理解,杨军恰好颠倒了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不过,弄清了价值投资的定义也只是第一步。美国金融危机中,巴菲特的举动为世人关注,也引起了郎咸平教授的注意,在其新书《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中有对巴菲特的评论。在我看来,郎教授并没有完全理解巴菲特和价值投资。

  首先应肯定的是郎教授认清了巴菲特价值投资方法的本质,“巴菲特投资有一个原则,就是耐得住寂寞,他一定是先估算出这家公司的真实价值,然后等到这家公司的股价大跌时,他才会进场,否则他情愿不做。”不过,郎教授在书中的另外一些话表明他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并不透彻。

  “巴菲特这次买了很多股票……这些都是传统公司。巴菲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买入呢?因为他判定股价已经跌得差不多了,所以他才会买。至于是不是真的跌得差不多了,我心里没谱,我相信巴菲特心里其实也没谱。他是赌股价短期下跌一定会回升……”郎教授大概不知道巴菲特曾经多次表示过他对预测股票市场的短期走势没有兴趣,而巴老的这种想法可以追溯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的名著《证券分析》中有一章专门讨论市场分析与证券分析,“确切地说,预测证券价格不是证券分析的一部分。然而,人们通常认为这两项活动是密切相联的。”如果巴菲特果真是在赌股票短期下跌一定会回升,他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投机者——格雷厄姆认为,“投机者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他之所以购买股票,是因为他觉得该股票要上涨了,而不是认为股票便宜;反之亦然。”

  中国股市并非无望

  由于郎教授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他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巴菲特的这一套,听听就算了,用不到的。”郎教授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怀疑中国股市未来的成长性。

  “巴菲特的成功,仅限于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不一样。美国市场50年来的平均成长率是8%以上,所以你把钱长期放在美国股市,虽然短期之内会有波动,但是50年下来,平均会有8%的增长率,而且是年回报率8%,计算一下,50年以后富裕得不得了,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市场能长期投资……

  “我们有没有办法保证中国股市50年平均8%的成长率呢?你有没有把握?我相信你是没有把握的。”如果郎教授的逻辑成立,那么巴菲特显然应该放弃价值投资了(当然,确切地说价值投资并不等于长期投资)。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东的信中对美国股市未来的成长并不乐观。

  “当道琼斯指数即使仅仅突破了千位数整数关,如14000点或者15000点时,评论家就会因对道琼斯指数的前景满怀兴奋而呼吸急促。如果他们的这个反应方式保持不变,那意味着若道琼斯指数在这个世纪实现了5.3%的复合年增长率,他们将在未来的92年内至少经历了1986次这样的呼吸急促。尽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真有人相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么?”巴菲特不相信美国股市未来会实现5.3%的复合年增长率,按郎教授的逻辑,巴老大可以回家休息了,庆幸(或者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此外,郎教授还怀疑中国股市的有效性。

  “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发现股价全线下跌,包括巴菲特本人也损失了163亿美元,全世界损失最多的前三名之一。这说明他的投资策略也是不抗压的,也是必须寄托在一个长久稳定的股市之上,才可能赚钱。”在郎教授的心目中,美国股市是有效率的。

  “我说,你要学习巴菲特如何赚钱,就要来上我的课。我的课叫做‘公司财务’,我们的课程里面有很多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非常复杂,大概有十几种之多。可是我们发现,把这些数学模型带入一些会计资料之后,所计算出的股价在美国是出奇的准确,准确率高达95%以上。如果用同样的模型计算中国香港股市的话,准确率大概只有20%—30%,如果用到内地A股市场的话,可能不止不准确,搞不好还会相反,更糟。巴菲特就是利用这种数学模型来做估算,而且这种数学模型,在美国只要念过MBA的人都会知道。”那么,是否做价值投资就必须市场长久稳定或有效率呢?其实,如果市场真的非常有效率了,价值投资者会非常痛苦的。因为如果那样,将没有人能够战胜市场,没有人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反之,如果一个市场时常在由投资者恐惧和贪婪而导致的低估和高估中波动,价值投资者反倒可以大显身手。巴菲特曾说:“你的杰出绩效将取决于运用在投资的努力与智识,以及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票市场所展现的愚蠢程度。市场行为越愚蠢,明智的投资机会便越多。”其实,从郎教授在同一本书中的其他论述来分析,美国市场也不总是有效率的,甚至也不是经常有效率的。

  “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8%的股权……他就是运用在MBA课堂上所学习的分析技巧进行估算,他认为可口可乐是家值得投资的公司,但是根据他的估算,当时可口可乐的股价远远高于这家公司的真实价值……于是他就等……等了很久很久以后,突然有一天,可口可乐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当天股价暴跌,跌穿了巴菲特计算出来的真实价值。于是巴菲特立刻进场收购了可口可乐8%的股份。”巴菲特对企业进行估值的水平大概不会比郎教授及其学生差,不过运气差一些——郎教授他们算出的股价准确率高达95%以上,市场真配合啊!而巴菲特就得不到市场这样的配合,只能苦苦地等。

  不过,还是经常不配合的市场更符合价值投资者的胃口吧!例如准确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香港市场。如果评选巴菲特近年来最成功的投资,在香港购买中石油的股票一定会当选。巴菲特对此投资亦十分得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henlinmi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