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意欲组建大型投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甚至有可能以此作为项目的资本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能否做项目建设的资本金还正在研究。中票的资金用途本来就很广泛,包括兼并收购等权益类用途。”前述参会人士称,“但最终取决于市场是否认可这种用途,因为发行时要充分披露”。
上述股份制银行高管表示,在四万亿投资中,银行扮演的角色超出想象。
银行目前是中期票据的最大买家。据一位银行人士透露,上海城投发行的中期票据主要买家除少数券商外均是银行;“买中期票据,和银行贷款没什么大区别,只是对银行来说管理不一样。买票据看公开评级,而做贷款要调查企业状况,调查成本高,但收益相对也高”。
“按道理发行中期票据募集的资金只能搞经营、收购,不能搞资本投资。”上述银行人士续称,“四万亿投资的任务是带动经济增长,那么要使财政政策到位,很可能促使中期票据、银行贷款都可以做资本金,这加大了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当前,银行体系囤积了大量的流动性。但出于对经济形势下行的担忧,实际上银行信贷主要集中于两类项目。
其一,长期基础设施项目,比如修地铁;“为什么选择长期项目?因为一则两三年内不会有坏账,另外基础设施项目和工业项目不一样,只要经济总体还好,路上还有车子跑就行,不像工业企业会有行业的衰弱期。因此,只要能还得上利息就敢贷。”前述股份制银行高管直言。
其二,政府主导的项目往往体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比如中铝、中石油等。“做这些企业并不是看好这些行业,而是能源、建材、制造业代表中国领先水平,虽然效率不一定高,但只要它不倒,未来几年肯定还能起来。”上述股份制银行高管续称。
如此一来,将有大量的银行资金涌向政府的投融资平台。
逻辑并不复杂。“像上海城投,即使作为单独的市场化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不错,现金流也比较稳定。”前述大行投行人士称,而且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有政府财力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出具相关承诺,包括财力安排、专项资金等内容。
上述银行人士也坦承,现在银行放贷款心中也没底,财政政策强力启动后,经济一定会见效,但主要是担心经济重新启动后,一段时期后或会出现新问题,如经济结构、质量的问题,银行就可能出新的坏账,“因为那时就可能对经济进行降温,收紧银根,一旦收紧,企业会出问题,银行就会跟着遭殃”。
他表示,银行现在的策略是走一步看一步,2009年要跟着市场形势随时调整预算。他同时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投入,加大对技术升级的投入,“尽管这些投资短期内并不会见效,长远看来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