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专家解读:燃油税背后有怎样的利益纠葛

[日期:2008-11-22] 来源:CCTV.COM  作者: [字体: ]

  主持人:

  现在也提到说燃油税的开征,是要减除掉养路费,但实际上大家开车的人都知道,或者经常在外面跑的人都知道,还有过路费、过桥费等等这一系列的费用,这些是不是都应该纳入到燃油税当中来.

  孙钢:

  第一步大概不能完全取消过路过桥费.

  主持人:

  为什么?

  孙钢:

  因为现在过路过桥费的种类很多,资金来源渠道也非常多,有的公路收费权已经买断了,或者说花多少钱已经把收费权卖给一个企业了,比如卖给它二十年的收费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违约,那么我们现在只是准备对省以上管理的公路可能还暂时要保留一定的收费,但是省以下的一些公路收费大概要逐步地取消或者说趁这次燃油税的出台把它取消.

  主持人:

  应该说燃油税的征收已经论证了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实施,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有哪些难点呢?稍后我们的讨论将继续.

  主持人:

  欢迎您继续收看《新闻1+1》.今天我们和大家来讨论的是可能要开征的燃油税.

  那么这个燃油税究竟怎么来征,会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解说:

  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开始实施征收燃油税,尽管征收的力度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汽车能源消耗,以及筹措资金进行道路交通系统维护,其中美国对汽油征收30%的税率,英国税率是73%,日本税率是120%,德国税率是260%,法国的税率是300%.燃油税在国际上被认可为是一项以提高油品价格来控制消费总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财政政策,普遍被视为是最有效的财政调节手段.以日本为例,拥有一辆车重1100公斤,排量1800CC,价格180万日元,也就是约合12.6万元人民币的轿车为例,日本消费者从购置到之后九年使用期间,燃油税便要达到44万日元,约合3万多元人民币.在日本开车,加油会感觉特别贵,普通轿车加满一次50升左右的标准油要7000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90元,其中大约60%都是燃油税.我国早在1994年有关部门就已经正式提出开征燃油税的动议.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代替养路费等费用,1999年,公路法修正案正式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

  到了2000年,据称,燃油税方案基本成型,2004年已进入人大审批程序,但此后几年,有关部门的表态一直都是要择机实施,而这合适的时机却迟迟未能来到,算一算从提出到现在,前后共历经了14年,真可谓让人望眼欲穿,为何燃油税经过14年长跑也迟迟未能得以实施?首先是由于居高不下的油价,按照国际上的普遍观点,开征燃油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就是低油价,因为低油价能够减少一些行业由此而带来的镇痛,2001年,有关部门对当年燃油税暂缓实施的解释是油价太高,当时油价是每桶28至30美元,而之后几年内油价不跌反升,今年上半年,原油价格最高达到了每桶147美元,这自然是不到时机,而现在国际油价跌至每桶55美元以下,这样衡量的话,时机也就可以说是比较成熟.除去油价的因素外,影响燃油税的另一个难题是,燃油税的推出还将涉及多方利益的分割,其中包括征收环节及征收对象等,在征收环节上,费改税之后,收费主体将会由交通部门转改为税务部门,那么相关部门的收益问题就成为了交通部门的担忧,而对于交通部门来讲面临的更大难题是,现在全国公路收费系统大约有30万左右的工作人员,燃油税一旦开征,这30万人将面临失业危机,如何妥善安置这30万征费人员,也将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另外对于征收对象来说,由于航空、水运、电力等等非公路部门、商业部门不需要使用道路,那么对于这些用油户来说,征收燃油税毫无疑问将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时,油价上涨对于农民与城市公交、乡村客运、出租车等弱势行业来讲,势必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对这些行业进行补贴也是需要制订跟进的相关政策.

  另外,目前农用油不用纳税,而如何界定购买农用油的身份以及如何进行补贴也是一个问题,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在漫长的14年时间,燃油税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而这次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说是斩钉截铁的放出风声,让人们感觉燃油税真的要来了,与此同时,人们也不禁要问,一直困扰燃油税开征的种种问题,政府部门是否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案,而燃油税一旦开征,对中国的经济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henlinming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