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报告一经批准,中国企业今后进入欧盟,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报告将不再进行调整,同时也将逐步解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认同问题。这将为我国企业到欧盟资本市场上筹资、投资奠定制度基础。”刘玉廷如是表示。
准则等效为企业“走出去”奠定基础
记者:您认为,会计准则的等效趋同将给企业走出去带来哪些好处?
刘玉廷: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的投资需求将大于筹资需求,即我国正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会计制度要跟上,会计师事务所也要跟上。目前,我国内地已与香港签署了准则等效协议,中欧会计等效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接下来还要和美国谈等效问题。从美国国内的情况看,迫于资本市场压力,美国已宣布,非美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可以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报表,而不再按照美国准则进行调整。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调整。不仅如此,美国还在考虑美国本土公司也可采用国际准则的问题。
从美国最近采取的这些举措看,它加大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力度,为中美会计合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加紧和美国的会计对话,我们把中美会计等效列入了中美经济联席会议议题。我们已经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同时,从去年开始派人到美国工作,关注、研究、参与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包括石油、石化、金融、保险、电讯等。解决中美会计等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执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记者:去年新会计准则执行的状况如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刘玉廷:去年准则在1570家上市公司中实施是成功的,平稳着陆。但也存在对有些准则执业判断把握不太准确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几个方面的执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比如资产减值的判断上,准则不可能规定具体减值标准,资产的减值价值企业最清楚。资产价值准确与否直接涉及企业的利润,在历史上也是某些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应当特别关注。
在负债方面,关键是或有事项中的预计负债的问题,凡是涉及到或有事项的,新准则都有规定。因此,要根据负债的定义来确认,应及时确认和计量预计负债。我们认为,确认与否、确认多少,都涉及执业判断问题。
收入的确认问题,有时也需要进行执业判断。在收入确认上强调的是对较为复杂的收入行为要贯彻谨慎原则。
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企业合并等问题。投资性房地产还有其他相关的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应特别慎重。从现在的情况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大都比较谨慎。
需要强调的是,53家A+H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后,两地报告差异大大减少,这表明两地准则等效得到了验证。但仍存在少量不应有的差异,主要也是执行中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财政部近期将发布解释公告第二号,对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作出规定。下一步还将利用中国会计学会的培训平台,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深度培训,主要提升执业判断能力,掌握准则的精髓和本质、理念和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