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会计造假为什么?

[日期:2009-03-13]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 [字体: ]

  “会计信息质量是个永久的话题。”这是上海专员办副专员卞文甫在接受《中国会计报》采访时的开头。

  让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是我国会计改革重要的目标和方向之一。

  然而,纵观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这10年,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有些企业甚至屡查屡犯。究其原因,不外乎“利益”和“管理”。

  利益

  利益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驱使企业经营者为此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使得部分企业弄虚作假。

  受利益驱动造假的情况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管理者为了筹资、上市等目的,粉饰报表,获取借贷方和投资方的信任,取得上市资格。卞文甫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就发现,某国有港口机械制造厂,为了粉饰控股子公司的财务业绩,采取一系列弄虚作假的手法,承担了子公司1.44亿元的亏损,使子公司成功上市。

  二是企业经营者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提供给税务机关的报表利润造假。卞文甫举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公司总经理通过账外设账,转移收入等方式隐匿少计提增值税销项税3521万元,通过伪造和重复使用银行付款单据,虚列支付货款4100万元,骗取抵扣增值税进项税503万元,达到偷逃增值税的目的。

  三是部分经营管理者为了得到高薪,贪图一己私利,不惜掩盖经营事实。卞文甫说,目前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指标,很多干部出于某种动机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如果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

  管理

  管理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二是企业外部监督。

  “企业内部管理优劣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反映有直接影响。”卞文甫认为,管理失控,必然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财务状况;管理得当,会计信息质量将得到有效控制,在排除人为因素的情况下,会使会计信息相对真实。

  但是,目前的情况让人有些忧心。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无法履行。

  卞文甫告诉记者,在部分企业中,根据经营者的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无疑将导致内部失控。同时,内部审计也由于其内设性,受到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作用。

  宁夏专员办副处长雍学斌也感叹,财务人员有时候是个弱势群体,这点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尤甚。这也应归结为管理的问题。

  有人提出,外部监督体系可以制约。

  的确,在我国,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并存。前者主要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报进行审计来实现日常监督,后者则是由财政部组织实施。

  会计师事务所本应负有审计义务,必须出具符合事实的审计意见。但问题恰恰就出在社会监督上。

  据了解,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拉业务不择手段,迁就、纵容客户。

  对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同时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

  但有些问题在短期内并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将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henlinmi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