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曝光还督促整改
“审计不一定总是风暴的形式,人们应更多地去关注审计本质作用的发挥,审计是关注责任,关注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署科研所副所长崔振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风暴之后,审计将回归理性。也就是从风暴到问责。
早在2004年底,审计长李金华就指出,审计要强化问责意识,要改变那种只要不装自己腰包就不算什么大问题的片面看法。
2005年2月1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正式施行。
也就是2005年,这一年的审计风暴又被媒体认为是审计问责年。
无独有偶,2005年6月27日,审计署刚刚曝出农行2004年度违规状况后,农行总行6月28日明确回应称,将落实审计建议,加大整改与查处力度。到29日,农行表示已完成了近80%的违规整改,并处罚了包括3名省级分行行长在内的1331名相关责任人。
“这也是中国审计和别的国家不同的地方。”李金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审计部门不但要查问题,还督促整改问题。别的国家审计机关对整改没整改是不管的,报告给议会,就完成任务了。
李金华说,审计署除了揭露问题纠正问题,还需要抓住带有倾向性、宏观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的对策和建议。前几年审计署曾对大庆油田进行一次审计调查,对大庆的持久发展提建议。“后来总理带着我们的审计报告到大庆去开的现场会。”
【2008年总结寄语】
中国审计仍在初级阶段
25年的审计路,审计署除了刮起一次次风暴外,还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审计信息制度、信访制度。但社会对制度的有效性仍有怀疑,担心审计机关不能独立发挥作用。
“其实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制度。”李金华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这个审计体制,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缺陷的一面。有利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审计出的问题可以很快得到整改。
他说,现在关键怎么充分积极地去依靠党委、依靠政府,依靠人大,包括依靠媒体,发挥各种资源优势。
至于审计机关的独立,要等到历史条件成熟,要等到修改宪法时,大的体制才会有变化。
今年3月,李金华期满离任审计长。对于自己23年的审计生涯,他给自己打70分。对于中国的审计工作,他也给出了70分。
他说,25年审计工作的业绩,实际上是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环境下的业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很多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审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