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国际税收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研讨会暨《中国国际税收40 年》新书发布会”于2018 年11 月29 日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会、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的180 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此次大会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税收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40 年来中国国际税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有利经验,并对新时代国际税收的美好未来进行了展望。
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顾问王力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税收走过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创造条件、多予优惠和加强管理的涉外税收发展阶段,到服务“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战略的国际税收发展阶段,再到助推构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国税收发展阶段。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40 年,也是中国国际税收开启新征程的40 年,中国国际税收“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国际税收作为国家税收的国际方面,在新时代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要进一步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服务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引领新时代税收现代化。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是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第一批个人会员,他在总结改革开放40 年国际税收发展的经验基础上,阐述了传统的中国税收走向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税收走向世界的辩证逻辑关系。
他认为,下一步国际税收研究要有最基本的时代与国际形势判断,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是下一个40 年国际税收研究的政治框架和背景。大国税收一定要更加现代化,现代化的大国税收一定要为世界税收发展、国家间税收关系的强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涉外税收和国际税收的推动作用。“当国门初开时,适应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的税制近乎空白”,改革开放带来了涉外税收制度的诞生。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之后,单一的涉外税收管理转向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税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参与G20 框架下的国际税收改革,主动引领“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广泛开展双边与多边税收交流,驱动互利共赢的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在国门越开越大的今天,国际税收将成为越来越宽广和不可或缺的领域。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蒙玉英立足本部门职能,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特别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一,扩大税收协定网络,服务对外开放战略。截至2018 年10 月底,中国已签订109 个双边税收协定(含安排、协议),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减免税额从2013 年的134 亿元上升到2017 年的403 亿元,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提供了巨大便利。
第二,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国际税收管理部门通过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全面拓展国际税收合作网络、大力推进外派税务人员工作、帮助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等途径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积极贡献中国税制改革经验与智慧,逐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第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国际税收管理部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95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别信息研究,发布了81 份国别投资税收指南,提供“走出去”指引,积极处理涉税争议,较好地服务了“一带一路”建设。
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副局长姜跃生着眼国内外税收环境,围绕税制改革等话题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面对全球贸易战、货币战、税收战的纵横交错与复杂多变,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与贸易大国,税改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国际特质和国际效应,以彰显大国税收的内在逻辑和应有之义。
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龚祖英结合自己丰富的税务履历,分享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税收领域取得重大发展的体会。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立法先行理念在税收领域的体现和实践,认为当前应加快税收立法体系建设,确保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促使税收管理内容日益丰富,水平不断提高,塑造了大批高质量国际税收专业人才,使税收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上大显身手。
海南省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苏筱华结合建设海南经济特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实际需要,肯定了国际税收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表示,海南国际税收研究会将以积极探索转型为新型智库型社团组织为使命,为新时代海南自贸区(港)的改革开放和国际税收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布《中国国际税收40年》
在《中国国际税收40 年》新书发布仪式上,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张志勇介绍说,编著该书的初衷,不仅为了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从涉外税收到国际税收的发展历程,而且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税收工作提供重要启示。张志勇强调,《中国国际税收40 年》一书是在国家税务总局尤其是王军局长的重视和关注下,在国际税务司和有关司的支持协助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集中组织多个地方研究会的精干力量和部分老同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历时一年半编写完成的。全书由一个主报告和区域税收政策、产业税收政策、涉外税收管理、税收协定、反避税、国际合作、海洋石油税收、港澳台税收政策、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国际税收展望十个分报告组成。该书围绕“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这一主题,忠实记录了从涉外税收到国际税收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反映了中国国际税收各方面取得的工作成就;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伴随风云变幻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税收变革发展,我国几代国际税收工作者不畏艰辛,开拓进取的历史画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中国国际税收40 年》一书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该书定位于特定历史时段中的中国国际税收发展,以纪实性编著体例展现,有利于全面总结和呈现我国改革开放40 年以来国际税收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客观记录和反映我国国际税收历史脉络、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向,在国际税收领域主动回应我国改革开放40 年伟大进程,梳理出国际税收主线脉络、发展概况和事业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郭庆旺教授回忆了中国税收40 年的伟大成就,最令他难忘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税制的改革与完善,适应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初期的利改税是适应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1994 年工商税制改革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最近几年的增值税转型、全面营改增、企业所得税合并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都是推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一个非常高效的税收管理服务体系。特别是金税工程的建设,不仅大大提高了税收的征收效率,而且在税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及精准服务纳税人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第三,培养、造就了一批甘于奉献、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经过几代税务人的努力,特别是始于2013 年的全国税务领军人才计划的实施,税务部门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税务精英,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税收事业的发展积淀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中央财经大学杨志清教授表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涉外税收,到新时期的国际税收,40 年的发展经历了质的飞跃。在涉外税收时期,更多是引进国外的经验、做法,包括国际反避税、转让定价的税务处理等。
随着加入WTO 和2008 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税收的研究和实践。在新时代,我国的国际税收话语权明显加强,尤其体现在国际税收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这是近十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确实需要一本如实记录这些变化的书。
倪红日表示,《中国国际税收40 年》一书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和故事性。在中国国际税收发展过程中,国际税收研究会把这个历史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从涉外税收的建立到国际税收发展与完善的全部历程,乃至详细记录了国际税收规则的形成过程,具有全面性。这本书还谈到了国际税收理论的发展,展示了非常丰富、生动、鲜活的资料,具有故事性。这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改革历史记录,是属于整个财税领域的资料宝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斌认为,改革开放40 年来,伴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涉外税收逐步发展为国际税收体系,已成为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引外资、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维护国家税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持续完善的涉外税收制度、覆盖主要经济体的税收协定网络、日趋严密的反避税措施以及国际税收合作的不断深化为对外开放奠定了良好的税制基础,国际税收体系作为对外开放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上,新书撰稿人代表杨林林、中国税务出版社朱承斌总编辑还就撰稿情况和出版发行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三、结语
40 年勠力同心,中国国际税收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足印。40 年砥砺前行,中国国际税收“化茧成蝶”,发展成为完善税收治理和推进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
税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税收作为国家税收的国际方面,被赋予了时代的新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围绕税收中心工作,紧紧盯住国际税收领域的热点前沿,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既向国内介绍国际税收领域的新动态新经验,又向国际推介中国税改和税收服务对外开放战略的做法成效,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税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认定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共同开创大国税收现代化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