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专家:救助方案留隐患 金融机构仍面临严峻考验

[日期:2008-10-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字体: ]

  高盛三季度盈利同比大减,瑞士信贷三季度再度净亏,而花旗银行和美林银行已分别连续四个季度和五个季度亏损。即便各国政府保证本国大型金融机构不会倒闭,这些金融机构仍然面临严峻考验。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志峰表示,有多个国家提出的救助方案因为忽略了可能与机构产生业务联系的公司群体而为金融机构复苏留下隐患,金融股可能会持续低迷,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或许会失去效用。

  德国邮政银行大幅亏损

  德国最大的零售银行德国邮政银行昨日公布,第三季度合并报表的税前亏损为4.49亿欧元。该行计划在第四季度融资大约10亿欧元,如果每股股价不超过18.25欧元,德国邮政公司将认购所有新发行的股份。由于上周欧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令人失望,德国邮政银行的大规模亏损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全球金融机构前景的担忧。

  对此,吴志峰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产品的过度衍生。而危机以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爆发,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美国政府任由雷曼兄弟倒闭。

  他说,由于雷曼兄弟在美国CDO(抵押债务债券)和CDS(信用违约掉期)业务所占份额极大,相应的负效应因而迅速传导。“只有像摩根大通那样注重风险控制的机构才能避免重大亏损,并且在危机中一举成为美国市值最大的银行。”

  德国邮政银行的季度报告印证了上述观点。该报告列出的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在美国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中的风险敞口、交易损失和与结构产品相关的投资收入损失等。

  救助方案留有隐患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巨额的金融救助计划,并保证“不会再有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分析人士指出,全球金融机构尽快摆脱危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信心的恢复。然而,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及失业人数的持续上升,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吴志峰表示,除宏观经济不景气之外,一些国家的救助方案本身也为金融机构的复苏留下了隐患,因为方案的救助对象多是大型金融机构,而忽略了可能与机构产生业务联系的公司群体。这是全球市场上金融股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这一趋势继续下去的结果是,货币政策可能失去效用,部分金融机构未来有被收归国有的危险。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大肆扩张的英国劳埃德银行和西班牙国家银行等机构,事实上仍然是在依靠政府进行收购。大型金融机构相互收购过程中所显现的“本国化”的特点,反映出各国政府保护本国核心资产的意图。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chenlinmi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