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版本 English

背景:
阅读新闻

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动能”

[日期:2020-08-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晒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成绩单”与“规划图”。

 

  相关专家认为,财政部首次公开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半年报,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促进宏观政策协调,强化社会公众监督,是提高宏观经济政策透明度、加强政府与市场沟通,以及多维度建立开放的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诠释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深刻内涵。

 

  打出政策“组合拳”助力经济稳步复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的重要关口,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冲击,财政部如何丰富政策“工具箱”,打出“组合拳”,发挥出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报告对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出了精炼概括。

 

  具体内容为:明确发出适当提高赤字率的积极信号,将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通过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减税降费、转移支付力度及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企业经营困难、基层“三保”压力、疫情减收影响。

 

  同时,报告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不断加力提效,成果斐然:

 

  ——政府债券发行方面,科学安排抗疫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加强债券使用监管,确保资金精准用于最需要扶持的群体和市场主体。截至7月底,我国已顺利完成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发行任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0.4%。

 

  ——减税降费方面,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出台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退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企业社保费减免等多项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上半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超1.5万亿元。

 

  ——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基层“三保”方面,大幅增加对地方的财力支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确保资金直达基层。上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安排特殊转移支付6050亿元用于支持地方落实“六保”任务。

 

  截至6月底,具备条件的直达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

 

  ——加强预算平衡方面,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各级政府部门积极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上半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下降3.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6.2%;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上半年,我国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67.8%,扶贫支出增长18.3%,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

 

  在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助力下,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展现出强大韧性。

 

  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增速提升10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工业、服务业恢复增势,消费、投资、进出口持续回暖;就业形势逐步改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逆势增长,支撑经济恢复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疾病防控措施,相关政策效果显现,促使经济迅速回到正轨。”对于中国在经济复苏方面取得的成就,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

 

  专家普遍认为,上半年我国财政政策力度空前,彰显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认为,今年财政政策的制定体现了前瞻性与精准性。“增加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对冲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加大财力下沉确保地方落实‘三保’,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强市场动力,多向发力做强民生保障支撑,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稳定经济运行,补齐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则表示,今年的财政政策力度空前,体现了财政政策本身的“更加积极有为”,更体现了决策者的魄力与担当。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我国继续实施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突破常规约束果断提高财政赤字率,创新性地建立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的机制,不但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共渡难关,而且夯实了我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科学统筹施策实现下半年经济良好开局

 

  中国经济“赛跑”进入“下半场”,稳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如何巩固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促进政策进一步精准发力,攻破经济社会发展难关?

 

  报告指出,下半年,财政部将重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保居民就业方面,用好用足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补短板项目,开发更多就业岗位。

 

  ——保基本民生方面,细化脱贫攻坚财力需求并做好资金保障,资金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地区和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倾斜。

 

  ——保市场主体方面,在落实好今年新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基础上,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力度,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和虚增收入,使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强化耕地保护与农田水利建设,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及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切实保障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工作资金需求,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关键领域聚焦,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引导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保基层运转方面,用好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落实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要求,确保财力下沉,兜牢“三保”底线。

 

  专家指出,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视角来看,下半年经济发展仍旧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各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度调整,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加剧,出口需求下降趋势逐渐显现;我国经济需求端的恢复滞后于供给端,居民消费信心尚待提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境亟待缓解。

 

  石英华提出,下一步,财政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要保持灵活性,随时根据国内外宏观形势变化,适时适度作出调整;另一方面,要做好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的配合,在落实短期阶段性政策的同时,注重防范经济运行中长期风险,保持财政可持续性。

 

  “在稳定市场主体方面,随着经济复苏,政府要从出台强有力的救助方案,逐渐过渡到使用引导性措施,着重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对于稳定宏观经济总体形势而言,建议在现有的政策体系基础上,完善财政政策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机制,实现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任务的平衡。”她说,“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我国长期以来交织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单靠短期刺激政策发力恐怕是不够的。健全宏观调控与公共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也是当前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任务。”

 

  记者注意到,在财政部发布此报告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亦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如何做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对此,杨光普回应指出,应着重加强减税降费、地方专项债券及再贷款、再贴现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搭配,促进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实现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提高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和使用效率,为我国经济疫后持续复苏蓄足马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angqingshuang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更多
专家团队